关于淮北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第JY091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市数据资源管理局 发布时间:2025-08-15 17:20 字号:

刘家文代表:

您好!首先感谢您对我市算力新基建(智算中心)的关注和支持。您提出的《关于淮北市加快布局算力新基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市数据资源局会同市财政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进行了认真研究,现分别答复如下:

一、关于构建高效能智算平台的建议(答复单位:市数据资源局)

(一)当前工作进展

1.部署算力基础设施情况。深入贯彻落实数字政府战略部署,科学统筹政务云基础设施资源,创新构建智能算力服务体系。通过部署4台华为昇腾910B AI服务器(单机8卡配置),集成32张高性能计算卡,打造出基于异构计算架构的智能算力集群系统,实现10P的峰值算力输出。全栈采用自主创新技术路线,具备大规模并行计算、分布式存储及智能分析能力,为全市DeepSeek应用场景建设提供数字基础设施支撑。

2.DeepSeek应用场景需求建设情况。根据市人工智能应用工作专题推进会部署,通过需求征集遴选出38个重点应用场景,涵盖政务效能提升、民生服务优化、城市治理创新、产业转型升级四大领域,涉及22个市直部门及市属企业。截止7月,已完成市数据资源局“高效办成一件事”“政务信息化审查”“人才优选”、市政府办公室文稿撰写、市政府办公室企业诉求智能分析、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社保卡知识问答、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不动产知识问答、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招投标智能审查等场景开发建设

3.打造淮智通政务AI基础平台淮智通集成高性能算力集群、百亿级政务大模型及跨领域知识库,为党政机关提供一键调用”AI服务采用智能体应用市场API智能中枢物理隔离数据仓“三层赋能”架构,打造安全可控的政务AI生态第三方系统通过密钥认证,直接调用预训练模型接口,无需重复搭建算力平台采用“一部门一库”机制,确保敏感数据独立存储、授权使用,防范数据泄露风险。依托淮智通平台模块化AI能力,推动政务服务场景开发实现压缩至平均15个工作日、效率提升达85%。依托模型即服务创新模式,基层单位无需专业团队即可快速生成定制化应用,目前已上线10类智能体,覆盖便民服务、城市治理等高频场景。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积极协调推动运营商投资建设满足全市数字化发展需要的智能计算中心,补齐我市智算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短板。二是建立公开政策文件库,及时与相应部门建立沟通群,及时反馈政策文件,及时入库,满足场景应用知识库使用需求三是引入零信任安全框架,通过动态身份认证、最小权限访问和持续风险评估,实现实现对场景应用开发全流程的精细化防护。四是建立需求-缺陷双周会,分析研究并协调解决场景应用开发面临的“需求缺陷”,基于模型进行微调,实现模型最大化利用。五是有序推进场景应用开发建设,调研各单位AI场景应用需求,整理并研讨实现方案,分批次开发建设。积极与AI大模型备案公司联系,获取最新备案模型版本信息,积极部署多种大模型,构建模型中枢

二、关于推动专业转型升级的建议(答复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一)当前工作进展

1.聚力推动产业升级情况。坚持限聚焦,印发实施《淮北市推进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工作方案》,成立四个专班,快推进先进高分子结构材料、铝基高端金属材料及汽车零部件、绿色食品、高端装备制造及其他新材料(高岭土)4大优势产业加速发展。2024新材料产业实现产值450亿元增长10.3%濉溪县高端铝基复合材料获评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加快传统产业向中高端、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依托矿机制造,培育发展矿用智能化与自动化装备、电力装备、农机装备、快递物流装备等关键配套件。培育骨干企业,推动医药、纺织服装产业延链补链,做优拳头产品。加强稳链保畅,去年以来,组织举办产业链供需对接等活动26场,全市新材料、新能源产业规模分别突破400亿元、120亿元。

2.突出智改数转赋能情况。树牢数字化是传统产业发展新赛道意识,依托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新技术载体,大力推进智改数转网联全市实现工业园区5G网络全覆盖和工业园区固移融合双千兆虚拟专网。华孚时尚等7家企业建成企业级平台临涣选煤厂入选工信部5G工厂名录,累计培育淮北矿业、恒源煤电、淮海实业3个省级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数量全省第5有国家级优秀智能制造场景1省级智能工厂8省级数字化车间44大力开展领航示范。制定出台《淮北市以数字化转型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5年)》,推行普惠性上云、用数、赋智服务,实现减人、降本、提质协同增效。

3.坚持发挥政策引力。用好《淮北市产业扶持政策清单》,重点支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智改数转等,2024兑现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政策奖补资金7146.4万元。优化企业服务,态化开展千名干部进千企民营企业家恳谈会”“企业家接待日等活动,完善与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深入实施帮助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1.持续推进产业升级。围绕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加强产业研究,坚持沿链谋划,以人工智能赋能推动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坚持内培外引、一企一策,遴选培育一批具有产业生态引领作用的10-100亿元制造业企业,催生一批群主、链主企业,培育更多的专精特新企业及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推动规上企业加速扩容,提升传统产业链供应链水平。

2.持续推进数字赋能。坚持以数字化转型推动传统制造业升级,加快推行普惠性上云、用数、赋智服务,实现减人、降本、提质协同增效。围绕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推进培育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建设产线级、车间级和工厂级5G全连接工厂,打造“5G+智能制造应用场景,培育以用户需求为牵引的制造商+服务”“产品+服务智能制造产业生态。

三、关于适当资金支持的建议(答复单位:市财政局)

(一)加大市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

优化调整市产业扶持政策清单,将支持企业网络化、数字化改造政策列入政府产业扶持政策清单。重点支持企业网络改造,对设备及软件投入50万元及以上的改造项目给予投资额最高20%的补助;对完成全市5G基站年度目标任务的基础电信运营商企业和通信基础设施服务企业,一次性给予10万元建设奖励。加大支持数字企业领航示范,对新获评的国家数字领航企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示范企业、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企业、“5G全连接工厂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智能制造优秀场景,分别给予企业最高1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新获得省级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企业,给予最高50万元的一次性奖补。对新获评的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分别给予企业最高50万元、30万元的奖补。支持软件服务能力提升,对年度收入200万元以上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按业务收入的最高6%给予一次性奖补,最高不超过50万元。

(二)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

市财政会同市工信等主管部门,积极组织企业申报国家和省级相关项目资金补助,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1.从企业综合实力、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和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等5个方面综合考量推荐企业申报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工业领域设备更新项目,获得国家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项目4个、资金量6497万元,占全省资金量比重为6.5%

2.帮助我市企业入选省级数字化转型典型示范项目7个。累计获支持资金1803.1万元。累计建成省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52家。

3.濉溪县经济开发区、淮北高新区先后入选安徽省一区一业一样板数字化转型示范园区,累计获得省级项目资金3600万元,用于园区平台和示范企业数字化项目建设。

(三)加强金融政策支持落实力度

1.进一步推进《淮北市金融支持制造业发展若干措施》、《转型发展金融建设实施方案》、《淮北市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企业的若干措施》等政策落实落细,引导银行加大对实体经济和制造业提质升级的金融支持力度。以共同成长计划人才贷为抓手,努力为初创期、成长期制造业类科创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综合金融服务。截至20255月末,全市制造业贷款余额202.4亿元,较年初增长10.41亿元;已累计向各类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人才团队企业发放信用贷款143户次、金额5.75亿元;一季度末,全市科创企业贷款余额167.87亿元,较年初增长11.21%

2.强化政银企互动。市财政局会同人行、国金、发改委、工信等部门,加强沟通协作,充分发挥管行业管融资对接合作机制,引导银行加大对企业技术改造、数字化转型等的支持力度。市县两级分层次开展银企对接服务,搭建便捷化、精准化的政银企合作交流平台,市级通过政银企对接开展全辖区对接交流,各县区根据项目需求,以召开项目座谈会、银行专场对接等形式为企业提供精准化服务;本年累计召开对接会10余场次,参与500余人次,为200余家企业提供对接服务。

四、关于培育本地数字产业集群的建议(答复单位:市科技局)

(一)当前工作进展

1.加快人工智能产业基础构建。前,全市人工智能企业29,其中规上工业企业12高新技术企业2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32025年上半年已录入省十大新兴产业双招双引人工智能项目14个,金额15亿。申报省人工智能场景创新项目7项,恒源煤电智慧矿山项目入选省十大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榜单。加大人工智能企业孵化和招引力度,建立麦腾创谷科技企业孵化器,占地15000平方米,现入驻11家人工智能企业。烈山区政府与网易公司签约,依托网易大模型,培育人工智能企业,目前已培育孵化长城军创、朝夕光轮、加乐思等5家人工智能企业。另外,招引安徽硅砚科技等人工智能企业,助力我市产业提档升级。

2.加快人工智能赋能产业场景建设绕能源产业链,人工智能+”行动为抓手,打造智慧矿山示范场景,促进人工智能在智慧矿山、智能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中的深度应用以智慧矿山为例:在开采环节,淮北矿业的智能化钻排作业线通过创新构建1+1+N”智能作业模式构建了从单机作业到集群智能、从人工干预到自动运行的智能化作业体系大幅提升了作业效率和安全性;在安全生产部分,煤矿智能化升级改造有效增强煤矿智能化基础保障能力,提高煤矿提升、井下运输、供电等生产保障系统的智能化控制以及安全管理和安全运行水平。与之类似的恒源煤电AI智能甄别煤矿安全生产员工违章行为也为安全生产保驾护航。在生态利用环节,淮海新材料的煤矸石自热式脱碳活化生产数字孪生与智能优化调控项目建成矸石基生态新材料数智化示范产线,航瑞机电设备和浍铚工业DASAI算法融合的管道检测技术,极大降低了因泄漏引发的环境污染和安全事故风险。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1.深化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培育重点推进智慧矿山示范项目建设,扩大人工智能在传统产业中的覆盖范围。积极谋划省级人工智能重大场景建设项目,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给予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同时,协调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加快算力建设,推动数据共享平台成立,让企业中间数据共享更方便。

2.助力人工智能赋能场景建设聚焦我市四大优势产业,产业链重点企业先期开展应用示范,推广人工智能技术在安全生产、技术研发、智能巡检等场景的应用。依托相山区、高新区等人工智能产业重点发展区域,培育发展智能机器人、AI数据标注等重点行业,支持智慧矿山、智能消防机器人、智能教育机器人等细分行业发展壮大。

3.强化科技创新平台赋能。实施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和新型研发机构培育提升行动,布局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平台,加大省级以上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申报力度,深化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省内外高校院所的常态化学术合作。积极开展双创汇走进淮北、企业高校行活动,加强合肥、杭州等人工智能先发地区产学研活动的跟踪问效,与高校院所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和推广工作。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科技服务平台建设,鼓励县区、园区对接高校和知名科技服务机构来淮共建科技服务分支机构。

五、关于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的建议答复单位:市科技局)

(一)当前工作进展

1.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出台《淮北市扶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在淮创新创业实施细则(试行)》《淮北市科技创新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试行)》《淮北市产业扶持政策清单(科技创新部分)实施细则(2024版)》《淮北市人才飞地管理办法》等,为人工智能领域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和产业在淮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2.推进高端人才引育交流与多个人才团队,签订高层次人才团队协议。建设濉溪南京飞地孵化器及科创中心指导安徽路特威智能机械工程有限公司、淮北合众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在合肥等人工智能聚集地设立人才飞地推荐15名科技型企业负责人参加安徽省科技中科大科技商学院千人特训营科创人才培养计划,培养复合型科技产业人才。

3.深化校企协同培养机制。依托安徽高等研究院淮北分院培养人工智能、新材料等领域硕博人才,输送技术骨干。完成首批2024年联合科研与人才培养项目18个,招录64名研究生(46名硕士、18名博士),涉及合作企业12家、合作高校122025年获批2025年校企联合人才培养和科研攻关项目19项,招生计划62个(硕士研究生41个,博士研究生21个),涉及合作企业16家、合作高校13所。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持续加强科技人才引育进一步落实《淮北市扶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在淮创新创业实施细则(试行)》,积极招引新材料、人工智能等领域人才,明确各县区、园区招引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任务。支持优质企业联合沪苏浙高校院所等共建人才飞地、研发平台,建立研发在外、转化在淮的互惠互利合作模式。

二是做好人才培养与政策保障工作。加快推进安徽高等研究院淮北分院实体化运行,联合市委编办落实机构编制审批,组织开展企业进高校、高校入企业双向奔赴活动,做好校企联合科研与人才培养项目的征集遴选和保障服务工作。

办结类型:A

联系电话:0561-3198190

 

 

 

2025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