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数据资源管理局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计划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市数据资源管理局 发布时间:2024-12-16 11:02 字号:

今年以来,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积极履职尽责,扎实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严把全市政务信息化项目审批关,推广“高效办成一件事”,持续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有力推进全市数据资源和政务服务管理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2024年工作情况

(一)全面加强政治建设,压实党建主体责任

1.持续强化政治理论武装。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严格执行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制定2024年度中心组学习计划,召开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13次,其中专题研讨6次,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断提升。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召开党组会14次,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讲话精神14次。深化干部教育,在市委党校举办党员干部教育暨数据资源和政务服务业务培训班;围绕工作重点、难点,创新开展“干部讲堂”10期。

2.持续强化基层党建。制定2024年党的建设工作要点,主要负责同志带头讲授主题党课,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始终站稳政治立场。做实党员管理,夯实党建基础,机关党委共有党员115名。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抓好党纪学习教育,7个基层党支部通过“三会一课”开展学习35次、交流研讨53人次,基层党组织书记讲纪律专题党课7场次。强化业务融合,“淮政速办”党建品牌获评全市“十佳党建品牌”。持续推进乡村振兴,为选派驻村干部开展“夏送清凉”关爱行动。坚持党建带团建,先后获评“淮北市青年文明号”、“淮北市五四红旗团(工)委”等荣誉,市政务服务中心大厅获评“最佳服务站点”。

3.持续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坚持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推进,统筹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意识形态、基层党建,自觉把党建工作责任扛在肩上、落实在行动上,召开全局党风廉政教育会议2次、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学习1次。加强干部队伍管理,认真落实领导干部个人事项报告工作制度,完成县处级、正科级干部个人事项报告报备。优化干部队伍,接收安置副团级军转干部1名、提拔副科级干部1名、晋升四级主任科员1名、事业单位晋升中级职称2名,完成1名科级干部试用期满考核。持续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有效促进依法行政、依法履职。统筹抓好宣传、信息、保密、信访、文明创建等工作,圆满完成市下达招商引资任务。认真做好网络安全工作,全年无重大舆情发生。

(二)强化数字基础支撑,构建政务基础设施体系

1.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包括vCPU资源27018核、内存资源93970G、存储资源4193.48TB云资源池。完善纵向全覆盖、横向全连接的全市电子政务外网。完成市级二平面建设、省市二平面路由对接及市级接入侧设备与城域网设备对接工作。

推进全省一体化数据基础平台淮北市市级节点项目建设,全面打造数字淮北建设的基础底座,对外统一服务各类用户,对内统一调度各类资源。预计年底前建设完成。谋划建设算力中心,依托市科创中心建设大数据中心、研发中心、智能算力中心展示中心及配套设施,以及智能算力数字化赋能平台、人工智能算法服务平台。目前,项目已申报并报省数据资源局,前期调研工作正有序进行。

2.统筹信息化项目管理。统筹全市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和管理,12个2024年度市本级政府性投资政务信息化项目已完成4个、正在实施4个,其余4个项目因财政资金紧张等原因被暂缓实施。积极谋划2025年度政务信息化项目,组织专家对各部门申报的2025年35个政务信息化项目进行初审,经初步审查,向省数据资源局申报审核通过项目19个,资金5115.6万元;核减项目16个,核减资金3919.57万元。

3.激活数据要素潜能。加强数据资源归集治理和共享应用,目前已归集数据资源3114类、197.63亿条,治理完成35.71亿条,累计为发改、市场监管、人社等部门提供382类数据服务231.93万次。完成开放目录545个、数据量19620条、API接口317个。加快推进数据架构梳理,已完成市交通运输局、市民政局等19家单位共47个系统的梳理,共完成46项L1(领域分类),57项L2(主题域),209项L3(业务对象),708项L4(逻辑实体),16203项L5(属性),相应数据分类,数据源、数据标准均已确定。持续推进数字产业化发展,大力培育数字产业,累计培育省级大数据企业10家、市级38家,已兑现省级大数据企业奖补政策资金24.5万元。

4.筑牢网络安全屏障。开展政务网络资产自查,全面摸排全市电子政务外网现状、网络资产、承载业务等情况,已梳理接入政务外网单位1300余家,新增接入单位68家。依托淮北市电子政务外网监测平台,累计处置弱口令、恶意程序、违规外联等安全事件165起,封禁国内外攻击地址110余个,有力确保全市电子政务外网安全稳定运行。健全安全技术保障体系,建立《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响应预案》《政务云机房应急预案》《重保期间数据安全应急预案》,提升应急处置能力,累计扫描并处置高危漏洞216个。推进系统迁移上云,已完成全市90个业务系统的资源拨付。

(三)加快提升服务效能,创优营商环境金字招牌

1.深化综窗改革。优化窗口布局,将27个部门整合设置成主题类、通办类、行业类窗口,实现主题类跨部门联办、行业类无差别办、通办类兜底办。积极申请全省综窗助手试点,率先在烟草领域使用综窗大模型助手,完成33个高频事项审查要点和样例的梳理。聚焦高频办件领域常见问题,形成涉及12家部门的政务服务100问清单。强化数字赋能,依托“全省通办”系统进行窗口收件,以省数据资源局下发的五批事项清单为基础,将市政务服务运行系统存量基本表单对接至省业务中枢。目前,通过“全省通办”系统实现线下收件、线上流转事项689个,累计收件办结办件36271件。

2.做优线下服务。扎实推进“全省一单”,实现2041个政务服务事项全省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持续开展特色服务,大力开展延时、预约、上门等特色服务2611次,落实审批结果邮政免费送达35089件。不断丰富政务地图功能,实现学区查询、中小学报名、挂号预约、导航办事等热点服务,新增上线运行律师事务所33处、会计事务所、代理记账机构98处。深化政银合作,与淮北农商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89个乡镇网点智能设备上线医疗保险、公积金、房产权证、交通驾驶等政务服务事项51项,累计使用量达11.37万次。持续推进政务服务“好差评”,累计办件主动评价量385566次,好评率达100%。

3.提升网办水平。积极推进“一网通办”,安徽政务服务网淮北分厅入驻政务事项32655个,其中全程网办事项31871个,全程网办率达97.6%。推进企政策免申即享,全市共上线惠企政策807条,其中“免申即享”政策691条,占比85.6%;今年以来累计兑付政策资金4443.06万元,惠及企业493家次。推进电子证照实时制证工作,不断提升制证种类。累计可办电子证照910类、完成制证1311.86万个。推进皖政通场景应用,上线“淮北OA”、“淮政速办”、“报表通”等应用21类。

4.强化服务协同。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推进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避免重复审核和审批。截至目前,已完成国务院部署和安徽省自主拓展的30项任务中的20件“高效办成一件事”,平均减少办理时间18.3天,减少跑动7.8次,减少材料15.2个。深化数据“跨区域”共享,837个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淮海经济区“跨省通办”。

我市数据资源和政务服务管理工作虽然取得新成效,但仍存在一些明显短板和弱项:一是基础支撑能力依然薄弱。算力短板问题较为明显,现有市建数据中心和运营商建设的数据中心规模小,承载能力不足,难以有效满足日益增长的数字化发展需要。二是专业技术人才匮乏。政府部门及企业普遍缺少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难以有效支撑我市数字化发展需要。数字产业发展较为滞后,与省内先进地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三是综窗改革不够彻底。虽然完成了综合窗口改革,但综合窗口工作人员结构复杂,能力素质参差不齐,缺乏专业培训,政务服务效能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2025年工作计划

2025年,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紧紧围绕“数字淮北”建设规划实施,坚定信心、苦干实干,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淮北篇章贡献数据资源力量。

一是始终坚持政治引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一体深学细悟、整体融会贯通、坚决贯彻落实。坚持“第一议题”制度,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强化政治引领,以党建促发展,推动党的领导全面加强,党建引领数字化发展全面落地、政务服务提质增效、党员干部队伍素质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进步,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二是统筹推进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和管理。编制2025年度全市政务信息化项目年度计划,统筹推进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淮北市电子政务云、网、安服务(二期)项目。统筹推进淮北市级预算单位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和淮北市三端能力及政务服务能力提升项目建设。完善电子政务外网安全管理制度,进一步强化电子政务外网安全监测预警。

三是聚力补齐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推进淮北市算力中心项目建设,项目规划面积6000平方米,其中研发、实验办公中心面积3000平方米,智能计算中心机房面积3000平米,建设420个4.4KW高功率机柜,算力容量1EFlops,存储容量1PB,设计PUE1.3。

四是加大数据资源归集共享。加快推进公共数据开发利用,在盘活现有政务数据资源的基础上,推动数据跨业务、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跨系统的流通共享。完善数据流通共享机制,统一制定相应的数据标准。加快、优化公共数据开放平台建设,进一步优化公共数据共享利用体系。

五是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完善数据要素市场制度,扩大公共数据资源供给,探索建立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机制。引导企业进行数据合规治理,试点开展数据资产登记入表、价值评估和交易工作,加快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围绕群众生活需求,打造一批可复制、易推广的典型应用案例和场景。大力培育大数据企业、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等数据商,制定数据商奖补政策,确保奖补到位。加强数据安全体系建设,实行数据分类分级保护。

六是提升便民利企服务效能。持续优化惠企政策“免申即享”,让更多惠企政策和服务直达直享、在线办理。加快推进长三角“一网通办”,深化淮海经济区跨省通办,丰富“跨省通办”应用场景。推动更多“高效办成一件事”落地见效。落实事项清单同源管理和“全省一单”标准化建设,推动全市政务服务事项标准统一、数据联动、动态调整。推广应用长三角政务地图,推出司法、商务等更多服务场景。

七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按照以周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工作思路,积极对接省数据资源局,着力提升考核指标位次。强化政务服务大厅日常管理,深化政务服务“好差评”、“换位体验走流程”、“办不成事”反映等机制,提升窗口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和业务能力。